白酒香型争霸战
香型之争是白酒行业发展历程。
目前的战局显而易见:酱香一骑绝尘、浓香阵营庞大、清香高速增长。
2021年酱香型白酒产能只占到白酒行业的8.4%,但销售收入的市场份额达到白酒行业资本总体销售收入的31%(1900亿),销售利润更是占比45.8%(780亿)。
1979年第三届全国酒评会确立了白酒的四大香型,分别为酱香、浓香、清香和米香型,并且建立了行业标准。茅台也被作为酱香白酒的代表入选五届全国评酒会。
在08年以前,茅台虽然贵为中国高端名酒,但对行业来说,依然是“浓香”称霸,彼时的“酱香”对于行业来说,远远还不是当前的行业品类认知,当时大家讨论“酱香”,大部分时候还只是把它当作茅台的一个标签。
2008年-2018年,随着茅台的逐渐强大,“酱酒”逐渐走向市场的舞台中央,2018年正式走出独立行情。2019年开始,茅台系列酒营收开始大幅度提升,酱酒热在市场上不断升温。
但从2020年开始,茅台系列酒改变运作策略,从高渠道利润转型控量、提价、精细化的运作策略,加上12987的工艺背书,结合量价紧缩推助酱酒在消费端越发追捧。也正因价位的多元、产品的多元化,酱酒的受众群体最终演变成了整个行业的中坚力量。
2
“先胜而后求战”
“味道”终将打破“面子”的竞争格局
白酒的香型类别是服务于人类味觉感官差异而作的划分,本质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。
然而有酒的地方就有江湖,有江湖的地方少不了鄙视链。在白酒圈,喝酒就是喝面子,手持高档次的好酒一瓶,不仅脸上有光事儿也好办。
高端白酒的需求就此产生。
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,白酒行业整体已产能过剩,但面对消费升级、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,现有优质名酒产能仍然不够。由于其酿造过程需要“天时地利人和”,优质白酒因而也形成了不可复制的属性,甚至被列为稀缺性资源。
中华文明讲究天人合一,酿造白酒的底层逻辑是在自然状况下多菌种综合发酵,真正的核心工艺是自然中的微生物。
这种神秘的微观物质天然带有一种难以琢磨的特质,是贯穿影响白酒酿造“一曲、二泥、三发酵”的主体因素,而特定多样的自然环境又影响了微生物群系的构架、代谢及其风味物质的形成。
正如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橘生淮北则为枳”,白酒工艺亦要讲究水土风情,能否酿出优质好酒的秘密就藏在那些不一样的山、水、土壤、空气、粮食之中。
白酒圈里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老话,“出了茅台镇就酿不出茅台酒”,即基于这样的认知。
首先,佳酿必有良泉。水是白酒生产的主要成分,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酒的质量和风味。
大名鼎鼎的“酱香酒之乡”茅台镇位于赤水河之畔,该水系含有170多种清澈无污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,孕育了特殊的微生物菌群,灌溉出了适合酿酒的红缨子高粱,而茅台镇四面环山,这样的大环境算是一个天然的发酵车间。
于是大大小小的酱香酒厂都喜欢扎堆在小小的茅台镇,赤水河也因周围酒厂林立且多出名酒被称为“美酒河”。
义兴发在其中因势而起。义兴发处于美酒河畔,采用酿酒大师郑国华传承工艺,历经一年的基本酿造周期,五年的窖藏周期方可进入勾调环节,勾调后再经历半年至一年的贮存时间,等到醇化和老熟后才能正式出厂。
义兴发在酱酒行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,就是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喝上优秀品质的酱香酒,打造出一个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见、喝得起的优质品牌。